方式一:
find / -name nginx
方式二:
ps -ef | grep nginx
方式一:
find / -name nginx
方式二:
ps -ef | grep nginx
参数:
-b 以批量模式运行,但不能接受命令行输入;
-c 显示命令行,而不仅仅是命令名;
-d N 显示两次刷新时间的间隔,比如 -d 5,表示两次刷新间隔为5秒;
-i 禁止显示空闲进程或僵尸进程;
-n NUM 显示更新次数,然后退出。比如 -n 5,表示top更新5次数据就退出;
-p PID 仅监视指定进程的ID;PID是一个数值;
-q 不经任何延时就刷新;
-s 安全模式运行,禁用一些效互指令;
-S 累积模式,输出每个进程的总的CPU时间,包括已死的子进程;
交互式命令键位:
space 立即更新;
c 切换到命令名显示,或显示整个命令(包括参数);
f,F 增加显示字段,或删除显示字段;
h,? 显示有关安全模式及累积模式的帮助信息;
k 提示输入要杀死的进程ID,目的是用来杀死该进程(默人信号为15)
i 禁止空闲进程和僵尸进程;
l 切换到显法负载平均值和正常运行的时间等信息;
m 切换到内存信息,并以内存占用大小排序;
n 提示显示的进程数,比如输入3,就在整屏上显示3个进程;
o,O 改变显示字段的顺序;
r 把renice 应用到一个进程,提示输入PID和renice的值;
s 改变两次刷新时间间隔,以秒为单位;
t 切换到显示进程和CPU状态的信息;
A 按进程生命大小进行排序,最新进程显示在最前;
M 按内存占用大小排序,由大到小;
N 以进程ID大小排序,由大到小;
P 按CPU占用情况排序,由大到小
S 切换到累积时间模式;
T 按时间/累积时间对任务排序;
W 把当前的配置写到~/.toprc中;
top监控工具可以显示CPU占用率为前几位的进程,并提供CPU的实时活动情况
usage: top -hvbcisqS -d delay -p pid -n iterations
参数 | 说明 |
---|---|
-s time | 设置屏幕刷新的延时,单位为秒,默认值5秒 |
-d count | 设置屏幕刷新的次数,刷新显示完count次后退出 |
-q | 如果经过nice授权,使用-q可以使top运行的更快一些 |
-u | 用显示User ID代替username,提高命令运行速度 |
-h | 当系统由多个CPU时,个别CPU的状态信息被隐藏,只显示平均状态值 |
-n number | 设置每一屏幕显示的进程数目,number值超过进程最大数目,则设置无效 |
-f filename | 输出重定向到给定的文件名,默认为16个进程信息 |
屏幕控制命令
当有多个屏幕内容显示时,可以用到下面的命令
键盘命令
参数 | 说明 |
---|---|
j | 如果不是最后的屏幕显示,按下j键可以切换到下一屏幕 |
k | 如果不是最初的屏幕显示,按下k键可以切换到前一屏幕 |
t | 按下k键可以切换到最初的屏幕 |
q | 退出top命令的执行,可以在任何时候键入q键即可 |
顺序显示下面三个常规的信息
14:50:01 up 83 days, 10 min, 0 users, load average: 0.75, 0.86, 0.86 164 processes: 160 sleeping, 4 running, 0 zombie, 0 stopped CPU states: cpu user nice system irq softirq iowait idle total 38.3% 0.0% 19.4% 0.0% 0.0% 0.7% 41.5% cpu00 70.8% 0.0% 26.2% 0.0% 0.0% 0.0% 2.9% cpu01 51.4% 0.0% 33.0% 0.0% 0.0% 0.9% 14.5% cpu02 25.2% 0.0% 17.4% 0.0% 0.0% 0.0% 57.2% cpu03 5.8% 0.0% 0.9% 0.0% 0.0% 1.9% 91.2%
首部的几行显示系统的几个信息,其中包括:
+ system:系统名和当前日期.
+ Load averages:1分钟、5分钟和15分钟内运行的负载平均数
一般来说只要每个CPU的当前活动进程数不大于
3那么系统的性能就是良好的,如果每个CPU的任务数大于5,那么就表示这台机器的性能有严重问题
+ 最近一次更新时存在的进程总数,并分别列出run(运行)、sleep(睡眠)、idle(停止)和zomb(‘僵尸’)状态的进程数
+ CPU state:用户占用时间的百分比、系统占用CPU时间的百分比、被nice命令改变优先级的任务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、以及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。(被nice命令改变优先级的任务仅指那些nice值为负的任务)。花费在被nice命令改变优先级的任务上的时间也将被计算在系统和用户时间内,因此整个时间加起来可能会超过百分之百
+ avg:活动进程的平均值 (仅当多处理器系统时列出).
Mem: 4115792k av, 4056080k used, 59712k free, 0k shrd, 7072k buff 2950040k actv, 263064k in_d, 82612k in_c Swap: 8289500k av, 119824k used, 8169676k free 3517880k cached
Memory:关于内存使用情况的统计,包括实际(real)内存的活动值/总值,虚拟(virtual)内存的使用值/总值,剩余的内存。
PID USER PRI NI SIZE RSS SHARE STAT %CPU %MEM TIME CPU COMMAND 26359 oracle 16 0 687M 686M 685M S 0.5 17.0 16:42 0 oracle 25427 oracle 16 0 504M 503M 502M S 0.5 12.5 1:25 3 oracle 1605 oracle 24 0 10516 9.9M 8848 S 0.1 0.2 0:00 3 oracle 1607 oracle 24 0 10500 9.8M 8832 S 0.1 0.2 0:00 1 oracle 1 root 15 0 492 460 436 S 0.0 0.0 25:58 1 init 2 root RT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0 migration/0 3 root RT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1 migration/1 4 root RT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2 migration/2 5 root RT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3 migration/3 6 root 15 0 0 0 0 SW 0.0 0.0 0:00 1 keventd 7 root 34 19 0 0 0 SWN 0.0 0.0 0:00 0 ksoftirqd/0 8 root 34 19 0 0 0 SWN 0.0 0.0 0:00 1 ksoftirqd/1
列出系统里每一个处理器的信息,当信息在一个屏幕内无法显示时,会被分成多个屏幕显示,可以前面提到l,k和t命令查看
.bashrc - The individual per-interactive-shell startup file.
主要用于保存一些设置,如命令别名、路径等等。登陆linux启动bash时首先会去读取~/.bash_profile文件,.bash_profile文件中显式调用.bashrc,这样设置就生效了。
下面是个例子: # User specific aliases and functions PATH="/bin:/sbin:/usr/bin:/usr/sbin:/usr/local/bin:/usr/local/sbin" LANG=zh_CN.GBK export PATH LANG alias rm='rm -i' alias ls='/bin/ls -F --color=tty --show-control-chars'
$# 位置参数的数量。
$* 所有位置参数的内容。
$? 命令执行后返回的状态。
$$ 当前进程的进程号。
$! 后台运行的最后一个进程号。
$0 当前执行的进程名。
在shell中,文件分界符(通常写成EOF,你也可以写成FOE或者其他任何字符串)紧跟在<<符号后,意思是分界符后的内容将被当做标准输入传给<<前面的命令,直到再次在独立的一行遇到这个文件分界符(EOF或者其他任何字符,注意是独立一行,EOF前面不能有空格)。通常这个命令是cat,用来实现一些多行的屏幕输入或者创建一些临时文件。
在cygwin输入 ls -al , 发现用户群组为none, 执行命令 chgrp Users * .
用户登录到Linux系统后,系统将启动一个用户shell。在这个shell中,可以使用shell命令或声明变量,也可以创建并运行shell脚本程序。运行shell脚本程序时,系统将创建一个子shell。
此时,系统中将有两个shell,一个是登录时系统启动的shell,另一个是系统为运行脚本程序创建的shell。当一个脚本程序运行完毕,脚本shell将终止,返回到执行该脚本之前的shell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,用户可以有许多 shell,每个shell都是由某个shell(称为父shell)派生的。在子shell中定义的变量只在该子shell内有效。如果在一个shell脚本程序中定义了一个变量,当该脚本程序运行时,这个定义的变量只是该脚本程序内的一个局部变量,其他的shell不能引用它,要使某个变量的值可以在其他shell中被改变,可以使用export命令对已定义的变量进行输出。export命令将使系统在创建每一个新的shell时,定义这个变量的一个拷贝。这个过程称之为变量输出。
export 功能说明:设置或显示环境变量。
语 法:export [-fnp][变量名称]=[变量设置值]
补充说明:在shell中执行程序时,shell会提供一组环境变量。export可新增,修改或删除环境变量,供后续执行的程序使用。export的效力仅限于该次登陆操作。
参 数:
-f 代表[变量名称]中为函数名称。
-n 删除指定的变量。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,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环境中。
-p 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。
cd “$(dirname “$0″)” :回到脚本所在目录,$0为当前脚本路径
export var_name : 将变量改为全局声明
pushd dir_path : 切换到dir_path路径上
popd : 回到前一次的路径
source filename: 在当前进程中执行filename文件中的各个命令,而不是另起子进程
clear: 清屏